第243章 就王八是真的,还叫假鱼(1 / 2)

“周滔其人,表面刚毅,其实内里最是虚伪。”彭举道:“想当初他科举出头,多方势力拉拢都没能行,到最后竟凭着一条打补丁的衬裤,惹得陛下赞赏心疼,给了御史台的职位。”

“这种人看似谁都不帮,其实他才是最大的变数。”

“此一行西北,但凡廖吉昌被他拿住定点把柄,就犹如水蛭钻进了靴子,到时候可就不是什么阵营不阵营的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

师爷恍然大悟,连连竖起大拇指点头,道:“还是大人高才,按照大人所说,只要这周滔在,西北的事就没个完!”

活了百年的王八,被只活了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的人给抓上岸。

经过剜心挖肺后最后成了桌案上,表皮发亮的装饰物。

彭举照着玳瑁的壳拍了两下,哼哼地说道:“此局,便是太子在也是无解啊……”

*

朝廷来的人说要查西北军饷的账目,来的时候轰轰烈烈,经历过那场饭局好似突然间平静了。

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并不是这么回事。

饭局上谢宁的那一番话,几乎就是在给京官们递功劳簿,这些年西北世家们大显神通,倾轧官府,趁着朝廷不重视西北,钱粮短缺,军饷短缺,对着土地矿产山林捞了又捞,当初占便宜的时候有多爽。

此时,到了即将清算的时候就有多难受。

这一日清晨,大笔的银子用箱子走街串巷抬到债主们的家门口。

卢轩一看箱子里的白花花的银子就愣住了。

他连银子都没说收不收,连忙跑进去找卢霆。

倒卖粮食哄炒粮价的事,他们已经壮士断腕,舍掉了一个嫡系子嗣,都护府突然把拖欠许久的军饷钱送来,这里头说不定又有什么叫人防不胜防的圈套。

“五十万两?!”

葛兆阳十分吃惊地翻着榷场衙门送来的赋税账本。

周滔在一旁喝茶,目光也不时地瞥向他手里的账本。

赵奕道:“这账目上面详细记录了宿川榷场与胡人的每一笔交易,二位臣工能看到六月初榷场开市,大宗交易还都是以世家们不交税的交易为主,七月往下交税的民间交易逐渐增多。”

他道:“魏宣以李武谢宁挪用军饷公款为由参奏,但八月九月的赋税账目民间交易的比例,除了粮食以外基本快要撵上世家们的出货份额,朝廷过日子就是一本钱粮账目。”

“榷场当初建立,乃是胡人逼迫户部与兵部都谏言为国库有利才开设的,在这件事上,朝廷并没有额外给廖吉昌多余的支持,办实事的都要被参奏……”他冷笑一声,手中的账本重重撂在桌子上,“依本宫看,就算廖吉昌的学生挪用了军饷又怎么样?”

“只要朝廷上交朝廷赋税多,他廖吉昌又无犯上作乱之举,挪用就挪用了。”

赵奕这话说的周滔葛兆阳心中巨震。

太子是何等身份。

再过个一二十年,整个大宴天下都是他的。

挪用军饷这种大罪,在他嘴里都能轻拿轻放,可见廖吉昌在他的心里得有多重要,多受宠。

葛兆阳周滔都没吭声。

其实是不敢。

这种大罪太子能轻易脱口挪用了就挪用了,他们哪敢?

太子又把另一本账册扔给他们,“这里头是榷场建立之初,关于赋税征点、交易份额的契约登记,你们两个好好看看,这里头的门道本宫也想了半袖才琢磨透。”

葛兆阳两忙拿过账册,跟周滔凑着两个脑袋看。

契约能多厚,不一会的功夫就看完了。

要问周滔葛兆阳看完了是何种感受,那就是高,实在是高,先以七成的交易额度,麻痹世家叫他们放松警惕,然后契约细则上明晃晃地写着,没个季度达不到交易额就要额度减半。

在以李家等商户便宜质量又好的丝绸等大宗商品悄悄介入。

一环套一环,温水煮青蛙,等世家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先机,什么都晚了。

“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