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内外交困
经过周密的部署后,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和萨摩藩的武士同时离开了临高,奔赴福建和浙江。
红毛的船队再次出现在金门时,福建巡抚沈犹龙的心情是绝望的。不管是真红毛还是假红毛,反正船队都杀到了家门口,必须要应战,然而郑芝龙挂了之后,福建那还有拿得出手的水师
沈犹龙对幕僚抱怨说:这红毛怎么没完没了呢和郑芝龙打了一仗的是真红毛,袭击左所的是假红毛,那么这次是真是假,到底意欲何为
幕僚自然不知道夏天南的真实意图,如果事论事的分析,次袭击左所可以看做夏天南与郑芝龙的争霸,那么这次红毛来袭,似乎与琼州方面没有什么关联,找不到出手的动机。
抚台,依学生看来,这次应该是真红毛。
哦,为何如此肯定
红毛一直想与大明做买卖,可是朝廷的海禁没有撤销,红毛总是无法如愿,去年之所以悍然攻打福建沿岸是为了迫使朝廷答应他们的要求,只不过被郑芝龙打跑了。现在听闻郑芝龙死了,无人能够对他们构成威胁,卷土重来,如果学生猜的不错,红毛的战书要送来了,还是以前那些说辞。
沈犹龙急得团团转:邹维琏在位时,还有郑芝龙可以倚仗,不用把红毛放在眼里。现在郑家都灭了,本抚又能靠谁
幕僚叹了口气:除了督促各地严防死守,防止红毛岸,也没有别的选择了。福建水师剩下的这几条破船,出海只是送死。希望红毛转几圈之后,没有登陆岸的机会,自行离去。
也只好如此了。沈犹龙站定,来人,传令沿岸各府,严防死守,不得出海,倘若谁让红毛了岸,我奏朝廷,摘了他的乌纱帽。
可是沈犹龙消极的防御策略并没有奏效,红毛完全改变了以前的做法,不再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窜,而是径直到达金门附近,封锁了左所港口,不准出也不准进,片板不得出海。
封锁港口对于沈犹龙等官员来说没有切肤之痛,甚至觉得,只要保持现状,等到红毛弹尽粮绝之后自行离去,港口之围自解。可是对于福建的海商百姓来说,这么做无异于被掐住了脖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崇祯年间,福建省人口增加迅速,而土地没增加,加省内山地多,平地少,可供耕种的地方不多,人地矛盾突出。从宋朝起,当地百姓一直将出海贸易视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运加种种服务,可以说大海养活了起码百万计的沿海居民。在福建,有句话叫做:海者,闽人之田。
福建泉州左所几个港口一向是通商出海最重要的发舶口,潮漳以番舶为利,即使之前红毛与郑芝龙几番大战,甚至攻破了左所城,但是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可是封锁港口无法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来说,眼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饿死,要么冲破这条封锁线。
但是红毛的船坚炮利,普通海商是无法撼动的,那么只有寄希望于官府了。红毛封锁港口的第十天,巡抚衙门的门口被怨声载道的海商水手码头苦力围得水泄不通,异口同声求见抚台,请求官府发兵驱逐红毛。
沈犹龙听闻衙门外人山人海,吓得根本不敢出去,只敢躲在里面和幕僚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