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波斯锦袍(1 / 1)

隋行4G 朱藤紫骢 2720 字 2017-01-17

杨广听到何稠这个名字,仍是脸懵懂,完全想不起来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见过此人。笔Δn

此时,鱼俱罗鲜于罗以及干军士已鱼贯而出,众星拱月似地将杨广簇拥在了当中。

“王老爷,你不是到华州去了吗,怎么会在这里遇见你”张须陀奇怪地问王世充道。

“王爷,下官明日的确要到华州去巡视寺观。”王世充冲着张须陀拱了拱手,单向着杨广解说道,“今日入宫陛辞之时,正碰到何兄为波斯锦袍之事要来西市寻购孔雀金丝线,下官于是便和他结伴而来了。”

“波斯锦袍是怎么回事”杨广听王世充说起波斯锦袍,不由得来了兴致。

“何兄,还是你来说与王爷听吧。”

何稠本无意将这件尚未完成的事嚷嚷得尽人皆知,无奈王世充已当着杨广的面儿说了出来,只得上前说道:“王爷,自从我大隋在西疆大败吐谷浑,恢复了长安与西疆之间的商路,西疆诸邦无不对我大隋朝廷心怀仰慕,近日来纷纷派遣使节前来长安,向当今圣上贡献方物,以求修好。昨日,更有波斯使臣奉了其国王的诏命,不远万里,前来长安向皇上呈贡波斯国精制波斯锦袍领。皇上见了这件锦袍,龙颜大悦,当日便在宫中赐宴款待波斯使臣。谁知,席间这位波斯使臣于酒后吐狂言,竟口口声声称呈贡给皇上的这件波斯锦袍乃世上绝无仅有之珍品。王爷,我华夏向以出产绮罗凌锦著称,无论是蜀锦汴绣,还是江左所制苏锦,都堪称人间极品,举世无双。皇上听到波斯使臣竟敢在我华夏的宫室之中夸耀彼国呈贡的锦袍为绝世之珍品,颇为不快,今日早就将下官传进宫中,问我能否仿制出件与波斯锦袍相同的锦袍来,好叫目中无人的波斯使臣见识见识我华夏匠人的技艺。我当着皇上的面儿,将那件锦袍细细地看过回,现波斯锦袍除了用金线精心密缝而成外,其实也无甚出奇之处,便当即应承下了这件差使。我琢磨着如用林邑所产之孔雀金丝线来缝制锦袍,定能胜过波斯锦袍,因王兄出身西胡,与西市之胡商多有相熟之人,便邀他陪我来西市寻找孔雀金丝线,不想方才惊扰了王爷。”

杨广只依稀记得波斯,却全然不知林邑在什么地方,误以为也当在西域,便也没太在意,正欲打了王何二人,打道回府,抬腿间忽然想到了件事,遂向王世充问道:“你知道西市附近都有哪些寺院吗”

王世充自昨日见到杨广之后,暗地里便起了攀附之心,有意在张须陀面前卖弄他对长安城中诸佛道寺观烂熟于胸,好使张须陀带话给杨广,引起他对自己的关注,此时听杨广向他打听起西市附近的寺院,当下便来了精神,不假思索地连报出了七座寺庙道观来。

“本王问你,可知在这附近,有座供奉观音的小小尼寺,看样子尼寺左不过仅有两位僧尼出家修行”杨广想起石屋院面对着苦水路的前院来,两眼紧盯着王世充问道。

“王爷想问的是石屋院里的观音院吧,又何不知观音院里在下官当差的宗玄署登记在册的只有位如是僧尼,敢情如今又多出了两位来,这个下官倒是不知。”王世充竟然脱口说出了石屋院,令杨广大感意外。

“你既知这座观音院设在石屋院,想必也知道石屋院是何人修建喽”杨广试探着问道。

“略知二。请恕下官冒昧,王爷可是刚从石屋院出来,走的是甜水路吧。”王世充回答得十分笃定。

这来,杨广更是喜出望外,忙热情相邀道:“两位,能否随本王回府详谈”

堂堂晋王殿下相邀,身为微末吏员的王世充和何稠岂有相拒之理

杨广兴致冲冲地带着何王二人回到晋王府,打鱼俱罗及班军士立即返回大庄严寺,明日辰时再在自己府上听候差遣,便引着何稠和王世充二人进了府中正殿,连饭也顾不得吃上口,吩咐张须陀鲜于罗把守住殿口,不准闲杂人等来打扰自己,尔后方急不可奈地问王世充道:“王署丞,关于石屋院,你都知道哪些事,本王愿闻其详。”

王世充决然没想到自己如此迅地便成了晋王府中的坐上客,陪坐在杨广下,自然是心中早就乐开了花。眼见杨广门心思地急于从自己口中获知石屋院的来历,遂有意做出副深思的模样,略沉吟,方答道:“既承王爷问起,下官不敢有丝的隐瞒。说起这座石屋院来,下官还是在个偶然的机会下得知它的详细来历的:下官数月前蒙皇上擢拔,初到宗玄署任署丞不久,就赶上了朝中有人出面,替石屋院中的观音院来办理寺院登记。当时,下官因见这座观音院需在官府登记造册的僧尼只有如是尼人,不免有些好奇,于是多问了来人几句,因此机缘,得知了石屋院的来历。”

“但不知王署丞提到的朝中有人,此人指的是哪位”杨广听王世充只肯说朝中有人替观音院办理注册登记事项,而不肯说出那人的姓名官职,心知其中必有缘故,于是便紧盯着问道。

“这......”王世充略迟疑,还是决定据实回答,“那天来人向下官出示了上盖有褒国公印信的亲笔书信,声称是奉了他家主人之命,来宗玄署办差的。下官位卑资浅,当时也未敢多问。”

“褒国公”杨广从没听说过此人,用疑惑的目光注视着王世充,希望他能说出这位褒国公姓甚名谁来。

王世充为人颇为机敏,当即便心领神会地向杨广解说道:“王爷,褒国公宇文述昔日曾是前朝大冢宰宇文护跟前数得着的几位亲随之,他多半是感念当年曾受宇文护栽培之恩,才想着替宇文护的家仆来办此事的,在人情世故上原也属极为寻常之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