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竞争,从来不能因为一个招数被敌人用脏了,自己就不屑于去用。?那样做,绝对是把机遇拱手送人的煞笔行径。
藤迅虽然以山寨著称,但是真被逼急了拿出干货来,顾莫杰也要虚心学习。
罗列了一下张晓龙在微信里拿出来的独门干货,顾莫杰点名提问了初见技术负责人王青明。
划词存号码和划词长按引用翻译——刚才提到的这几个功能点,我们在初见上面,多久可以模仿好?
大老板亲自过问,让王青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压。他飞快地盘算着,一咬牙,给了个时间点。
这个涉及到不少控制架构,暑假里肯定是来不及的,要模仿好,至少也要开学的时候,最好可以拖缓到十一国庆。而且说实话,张晓龙这一招还是挺新颖的,如果好好钻研一下,可以开拓出不少近似的功能点,如果给我们充裕一点的时间,把接口一次性预留起来,说不定可以做出比微信体验更好的产品。
顾莫杰轻描淡写地准了:那就准你十一,咱不急』就是个划词翻译和保存电话本么,缺了这玩意儿,初见的天也塌不了。
跟进敌人只是第一步,要反制,关键还是后续的独门绝招。
好了,现状大家都了解了,维护性的措施也都落实了。下面,我们让6总监根据用户体验部这几个月的规划,谈谈未来的对抗战略。
顾莫杰一句话,把言权抛给了6文君。
6文君已经越来越习惯用户体验总监这个角色了。眼界,学习,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开放性大脑,以及被顾莫杰影响的文理综合思维,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把这个24岁的少女淬炼成了此道高手。
谁让互联网是新生事物呢?谁让用户体验被作为一项提供工作提出是一个仅有几年历史的新模式呢?无论学霸还是学渣,在这个领域都是从零开始,谁都不能提前积攒经验,谁都不能抢跑。
有天分,学得快,远远比努力和知识积累更重要。
6文君很大气地开讲。
从4月份开始,我们用户体验部就预见到了今天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且一直在为下一阶段怎么继续对付藤迅的反扑出谋划策。这期间,根据藤迅的反应,以及市场的变化,我们数度调整了自己的计策。
但是,今天在宣讲‘未来半年乃至一年内,初见要怎么和qq微信竞争’之前,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统一一下共识。
我们先要明确:初见和qq微信的竞争,到了如今这一步,已经是谁也吃不掉谁的局面。后面肯定是持久战,这点大家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我们不用和当年一样,马花藤每出一个反制的新招,就过分害怕立刻应对;但是也不能以为,等我们的用户量反马花藤之后,qq和微信就会加崩溃。无论是失败论还是胜论,都是不可取的。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当年初见和qq交叉崛起的时候,飞信那种垃圾,不是很快就被淘汰了么?社交产品,不是一个重度垂直竞争的领域么?
这些话都没错。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走到今天这一步,无论是初见还是qq微信,都已经不在是纯粹的im和sns产品了。
纯粹的社交产品,占据市场第二名的用为什么会很快衰亡?因为纯粹的社交产品,一切内容来自于用户的自原生。平台企业不需要对内容进行干预,用辉己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出足够让他们敝关注力的内容和咨询。
facebook市值和我们差不多大,但是他们只有一千多人的团队,几乎没人管内容,内容都是用辉己up的。而淘宝做同样的流量,需要n倍的内容管理人员去筛选编辑;微博和公众号做同样的流量,需要n多的大v和自媒体。
这就是原生内容和派内容的差别。
藤迅的微博,我们的公众号,已经把用户黏性提升到了‘既可以关注自原生内容,也可以关注送上门来的预编辑派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的获取,都已经成为了国内网民的习惯。
所以,哪怕将来我们过了qq微信的用户量,客户也不会去注销qq号或者删除微信app,他们只会每天在初见上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微信上花越来越少的时间,降低微信的活跃度。
从今年1月份藤迅微博上线到后来我们推出圈子和公众号再到如今藤迅出微信。这一切竞争的核心是什么?是我们双方都在害怕,害怕‘万一哪一天我们的用户量下降,我们会不会很快失去粘性?’过各自半年多的布局,我们和藤迅都回避了这种可怕的前景,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与会的其他技术男和策划运营负责人,早就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得6文君长篇大论老生常谈,究竟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