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黄唇鱼!(1 / 1)

<content>

“郑小姐,小生身体小有不适,这就回仓休息便刻。若有冒失,还请见谅。”

朱子龙的分身几乎是落荒而逃一样的从甲板上,下来的。一边走,还一边缓缓而失神的自言自语念道:“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这是后世清朝时期,《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为获一条体长1.93米、重150斤的黄唇鱼。一名鱼贩以150万元价格买走,转手以180万元卖给长乐鱼贩,而后这条鱼再次以400多万元卖出。

2015年12月,台州温岭市松门镇,当地一鱼贩从缅甸买来一条黄唇鱼,据称花费五百多万。

等到了朱子龙穿越前的2020年左右,这种鱼因为越发的数量不多。随便一条只少是达到了一千多万元一条,而且体型不大也是抢手货!

这种鱼,为什么那么贵?

一个原因是炒作,另一个原因则是,鱼胶能救命,而鱼鳃鱼鳞被传可治疗不孕不育等等。

鱼胶一般是入药用的,有滋补肝肾的特殊功效,而且它还有止血的奇效,尤其对孕妇产后血崩的情况,据说有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在新中国21世纪解放前,温州沿海各地常捉到黄唇鱼,视为上等补品,尤其鱼膘(俗称“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

像朱子龙这等穿越前的穷吊丝,如果没有穿越宋朝的这种机遇,估计工作一辈子的工资,也尝不到一口这种鱼肉。

-

刚穿越时,朱子龙也没啥念想。可等到有钱了,有时间了,又有海边封地了。他的念头就起来了!

可惜,亦然过了一年左右,还是没有寻到这种鱼到手。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朱子龙下的命令不是死命令,二个是这种鱼生活的水深度,只少是海水下面一百到几百米。

没错,两宋时期,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近海环境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宋代的捕渔业也从秦汉魏晋时的滩涂采捕而发展到了以近海采捕为主,部分渔民还从事如贸易等捕鱼外的其他活动来以此营生。

但正如火药也仅仅是在宋朝,刚开始露出研究的苗头一样。

宋代的渔业,也仅仅是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大起点之处而已。就近捉鱼,少量的,还行。大量的,近中海大规模的,那就不太行了。

----------</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