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熙宁变法。王安石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富国强兵,故而实施起来也很有针对性。
加之其并不那么在意个人名声,任用了蔡京这样名声有污的实力派,故而变法得到了较好的推行,十五年后才被推翻。
张居正蹙眉道:“贤生是劝老夫学王安石吗?”
宁修沉声道:“是也不是。小子说是,是希望阁老能够改革的圆滑一些,不要那么操之过急。小子说不是,是希望阁老能够在关键问题上强势一些。”
“哦?你口中的关键问题指的是什么?”
宁修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当即拱手道:“譬如税赋改革,以银两替代实物税、徭役。此举对大明裨益良多,万万不可妥协啊。”
张居正改革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一条鞭法。
大明收夏税秋税。在明初期,收的税都是粮食。
从各地解运粮食入京,若是走水路还好些,若是走陆路则路上损耗甚多,到了京师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
而如果改征收白银,则不会出现粮食损耗严重的情况。
至于各种名目繁多的徭役,更是让的很有道理,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力度去做,收到的效果也会是全然不同的。你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见识,前途无量矣。对了,贤生今年多大?”
“小子今年十五。”
“十五岁就中秀才,也算是天资聪颖了。明年就是乡试,你且好好准备吧。”
张居正淡淡道。
“多谢阁老,小子一定悉心备考,不辜负阁老厚望。”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宁修却觉得张居正是话里有话。
莫非张居正有意提携他,会在乡试中关照一二?
湖广是张居正老家,能够奔赴湖广任乡试主考官的一定是张居正的亲信。这么说来,张居正要是暗示主考官一番,岂不是易如反掌?
张居正可以把三个儿子都搞成进士,其中还有一个状元一个榜眼,足见得张先生脸皮够厚,他若真的看好宁修,动动手指助宁修一臂之力也不是不可能。
关键是宁修要上道,要给张居正带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