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哭啊!”
“好”
张好古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自己表现出过度的悲伤,只会让师娘更加伤心难过。因此,尽管内心悲痛欲绝,他还是强忍着泪水,尽量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他转过身,面对着师娘,轻声说道:“师娘,您先回去歇息一下吧。这里有弟子在,我会好好照顾老师的,请您放心。”
师娘摇了摇头,温柔地回答道:“我不累,致远啊,你大老远赶来,一定还没吃饭吧?灶台上的饭菜还热着呢,快去吃点吧。”
张好古连忙摆手,说道:“师娘,我不饿,真的。我现在只想守在老师身边,照顾他。”
师娘见状,知道张好古心意已决,便不再劝说。然而,她自己也不愿离开,坚持要留在病榻前陪伴丈夫。
就这样,两人僵持不下,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最后,他们决定都留下来,一起守候在徐光启的身旁。
实际上,徐老夫人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而是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她虽然不能像那些大家闺秀一样,在夫君身边红袖添香,但她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地关心着徐光启的生活琐事。无论是徐光启早年的穷困潦倒,还是后来的骤然高升,徐老夫人始终如一地关注着他的一切,从未有过丝毫的改变。
白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徐光启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全神贯注地阅读着。而她,就静静地站在远处,目光温柔地落在他身上,仿佛他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她从不轻易打扰他,只是远远地观望,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和谐。
到了晚上,当徐光启在烛光下奋笔疾书时,她会蹑手蹑脚地走到桌前,轻轻地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去烛芯。每一次的动作都那么轻柔,生怕惊扰到他的思绪。她的细心呵护,让蜡烛始终保持着明亮,照亮着他的书桌,也温暖着他的心。
饭点到了,她会默默地走进厨房,为夫君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她用心烹饪每一道菜肴,将满满的爱意融入其中。当徐光启坐到饭桌前时,她会微笑着为他添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然后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他享受这美味的一餐。
谁能想到,这位德高望重的阁老,他的饭食竟然都是由徐老夫人亲手烹制的呢?甚至连张好古在京时,也常常跑来蹭饭,只因为师娘做的饭有着一种特别的味道,那是妈妈的味道。
张好古在接到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徐府。这一路上,他心急如焚,顾不上吃午饭和晚饭,甚至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早上的时候,他仅仅喝了一碗粥,吃了两个包子,就匆匆上路了。